一进腊八,“年”以倒计时的脚步临近。年味儿越来越浓,辛苦工作一年的人们,开始感受到家的温暖,故乡的一切随风而至,归心似箭。腊八是粥,更是节,腊八节,是不尽的相思味道。
日子,是每年重复的节气链接的,生活,是这节气中浓浓的思念和幸福的守候涂抹的。多少的牵挂和不舍,回忆和感动,在这思乡的画卷里缓缓流动,不息。
腊八,是春节的序幕,注定了是团聚的时光,是安详的季节。腊八一碗粥,明年好兆头腊八节,俗称“腊八” ,即农历十二月初八,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、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,也有喝腊八粥的习俗。腊八至,春节也愈发近了,这一年在外的拼搏的你辛苦了,别忘了喝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,养胃又暖心,来年可万事“粥”全。腊八粥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,便是好兆头,取其“年年有余”,期盼来年生活富足,财源滚滚。在寒冬腊月里,家人围坐,品美食,话家常,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,驱散腊月的寒意,带着新年的祈盼,对生活的热情,共享一碗冒着热气,香甜的腊八粥,暖暖和和过新年。最美冬日,也不过如此。
关于腊八的由来,赵书先生多年研究发现,我国的腊八节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腊祭,古人举办这种仪式,为的是祭祀八位神仙,包括河流、湖泊、森林、树木等。不同时期,所祭祀的内容也不完全一样。虽然这种祭祀仪式早就没有了,但是到现在,很多老北京过腊八的习俗,还都能看到其中的影子。比如咱们熟知的`腊八粥,民谣也有“送信的腊八粥”之说。每年从腊八到正月十六,称为年禧。老百姓自己要熬腊八粥,各大寺庙也有舍粥的习俗。说到“腊祭的影子”,也和腊八粥有关系,一些讲究的人家,腊八粥也不光是用来喝的,也有把腊八粥洒在庭院的树坑里,或抹在树皮上,谓之敬树。
“腊七腊八,冻死寒鸦。”赵老也提到了这句顺口溜。说过去满族过腊八还有这么一种习俗,跟乌鸦、喜鹊都有关系。腊八时,要将一根“索伦杆子”立在院内东北角,上挂锡斗,内装碎米等供奉之物,供鸦鹊享用。“此为敬天,也能看到腊祭的影子。”